聽新聞
0:00 0:00

清明不只吃潤餅也吃「1物」中醫教你「這樣聰明吃」減熱量

記者簡浩正/綜合報導

潤餅示意圖。(圖/記者鍾釗榛攝影)

潤餅示意圖。(圖/記者鍾釗榛攝影)

▲潤餅示意圖。(圖/記者鍾釗榛攝影)

今(5)日是清明節,也是清明連假的最後一天,許多民眾應該都已經掃完墓,也陸續北返中。不過除了祭祖外,相傳清明節時有兩款應景食材必吃,就是「潤餅」與「揖墓粿」,每逢此時節,許多潤餅老店更成為大熱門。不過中醫師也提醒民眾兩者熱量不算低,仍採適量進食。

據悉,「清明」是傳統24節氣之一,相傳是由古代的「寒食節」演變而來。寒食節的日期在冬至後的105天或106天,又稱禁火節,是為了警告人民小心火燭,下令老百姓禁止生火舉炊而來。

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,清明節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,也是24節氣中的第5節氣;會有吃潤餅的習俗,是源於「寒食節」,為春秋時代的傳說故事。晉文公重耳即位前離開晉國,在外流亡期間有5名賢士誓死追隨,有一次重耳因不耐饑寒而昏倒,賢士介子推將自己大腿肉割下,烹煮成肉湯給重耳食用,因此保住重耳性命。

當重耳回晉國登基後,介子推以「功不言祿」拒絕受封,並回鄉與老母親隱居。後來重耳決定放火燒山逼迫他現身,沒想到發現介之推母子抱著樹被燒死,讓重耳後悔不已。從此下令,每到介子推的祭日(清明節前夕),舉國上下都不得開火三日,而不需要開火的潤餅,就成為寒食節必吃的食物。

另外,清明節時另有分揖墓粿的習俗。陳潮宗說,揖墓粿也稱為乞墓粿,表示福分分享與拉攏當地孩童意涵。他憶起小時候印象說,因掃墓地點都在郊外或山上等遠處,每當清明節祭拜時,總需走過一段長路,也會經過部分孩童的家,習俗上會將祭拜過的粿(如草仔粿)分給當地的孩童,藉此拉攏幫忙看管墳墓,另一層意思則為請求孩童勿玩鬧、踐踏墓園的概念。

不過陳潮宗也提醒,民眾無論是吃潤餅或揖墓粿,都含有澱粉,一份潤餅的澱粉量至少半碗白飯,含糖的花生粉熱量也不低,建議內餡可多放些蔬菜、豆乾,來減低油膩感與熱量;尤其是有三高或血糖疾病患者,更應少量攝取。或是餅皮採全麥製作,餡料與肉類可選擇川燙的雞肉絲、滷的瘦豬肉切絲、煎蛋皮、炒豆干來取代。

加入 @setn 好友 #清明連假去哪玩

【SETN整點新聞 #直播中LIVE】國道超速119公里遭扣牌!"程序不正義"判撤罰
大數據推薦
熱銷商品
直播✦活動
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,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,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,特別提出聲明。
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