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簡佑庭/紐奧良採訪報導
走在紐奧良的街頭,每個路口、巷弄,都有街頭藝人不論是單人,或者四人小組,獨奏或合奏,樂手們戴著墨鏡不顧一切的態度,帥氣的擺弄手中的樂器,隨性地彈奏爵士樂,有時更與來往的遊客互動,路人們不管濕熱的空氣造成的黏膩感,彷彿著魔似的,跟著輕快節奏搖擺舞動。
▲紐奧良的街頭充斥著街頭藝人隨性演奏爵士樂。(圖/記者簡佑庭攝影)
爵士樂可說是演奏者的藝術,演奏者常以即興的方式詮釋主旋律,用自己的方式去裝飾和弦,甚至是從原始和弦中發展出自己的變奏方式。演奏者可以從音樂中,充分展現自己的風格。好奇爵士樂的誕生,我乘坐著退休記者約翰(John McCusker)的坐車,離開紐奧良熱鬧的法國區(French Quater),聽著1917年第一張爵士專輯Original Dixieland One Step(音樂點這),追隨這些爵士樂先驅的遺留下來的足跡。
約翰告訴我們爵士(Jazz)這個詞的起源有很多說法,這個詞最早出現是在報紙的體育版上,當時用來形容運動的熱情與力量;也有說法是在這個詞廣為流傳時,曾經是仿間對於性行為的粗鄙用詞,與情色交易有關。
自由、奔放的爵士樂,是在紐奧良多種音樂傳統的影響下誕生的。紐奧良在成為美國領土之前,曾是法國、西班牙的殖民地。約翰說「當時的主流音樂是歌劇,就連搬運工吹的口哨也都是歌劇的曲目」。除了法國義大利歌劇之外,當時大量居住大量黑奴的紐奧良,也將家鄉的音樂帶入美洲。
▲路易阿姆斯壯公園的樂隊雕塑。(圖/記者簡佑庭攝影)
19世紀末黑奴解放後,累積已久的黑人音樂文化終於引爆,因為戰爭結束後,樂器價格下跌,使他們有能力購買,大量的黑人樂師為了討生活,出現在表演酒吧,也為了擁有更多聽眾支持,這些樂師將遠本擅長的各式曲風,Ragtime、福音歌曲等融入在表演上,演變出更炫的表演噱頭,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早期的爵士樂開始誕生。
抵達的第一個景點是路易阿姆斯壯公園,以爵士樂大師命名的公園,前身是黑奴們週日的集會場所剛果廣場(Congo Square)。黑奴利用週日休息日,帶著樂器打鼓、唱歌,與朋友們在公園狂歡作樂,隨著音樂起舞。旁邊的壁畫則刻畫著當時市集熱鬧的場景。
▲紐奧良路易阿姆斯壯公園前身是黑奴們聚集的集會場所。(圖/記者簡佑庭攝影)
接著約翰的車子駛入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,沒有法國區的三層建築,華麗的陽台欄杆,取而代之的是獨棟樸實的平房。一棟外觀漆著棗紅色的建築,是爵士樂先鋒鋼琴家Jelly Roll Morton的故居。沒有指標、立牌,現在的房客在窗口放了張Jelly Roll Morton的唱片,讓觀光客辨識故居的所在。Jelly Roll Morton的故居,還能看到當年卡翠納風災,搜救隊搜索過後遺留在屋子上的紀錄。(Jelly Roll Morton音樂點這)
▲▼爵士樂先鋒鋼琴家Jelly Roll Morton的故居,門口的9/18日代表卡翠納風災後,搜救隊員挨家挨戶搜尋所遺留的痕跡。(圖/記者簡佑庭攝影)
車子繼續前進,來到下塌飯店附近的新興區,一棟棟高樓平地而起。與旁邊高樓格格不入的3棟建築,分別是Eagle Saloon、Iroquios Theatre跟Karnofsky Tailor Shop,不少爵士樂的先鋒都曾在這邊演出,但外觀殘破,原本應該垂直的牆面也開始傾斜,目前被圍籬攔住,雖然看起來在整修中,但約翰說這樣的圍籬外觀已經持續很多年了,完工日遙遙無期。
▲曾經是著名爵士樂大師表演的小酒館,如今成為危樓廢墟。(圖/記者簡佑庭攝影)
此外,被稱為爵士巫師的Sidney Bechet的故居(音樂點這),也因為在風災中受損,政府直接將房子夷為平地,現在只剩下荒草蔓延的空地。約翰感嘆道「爵士音樂讓紐奧良成為許多音樂家的朝聖地,但政府卻沒有對這些歷史古蹟保存、任由它荒廢、傾倒,甚至是任意拆除。這些企業家在收購房子後,不理不睬。」
爵士樂的影響無遠弗屆,紐奧良的街頭仍瀰漫著爵士樂音,到處都有的爵士樂導覽行程,還可報名3天的爵士樂夏令營,由紐奧良首屈一指的樂師們親自授課,學習爵士樂的精華,但爵士樂的歷史足跡正隨著時間慢慢消失。
▲▼爵士大師的故居僅在門口掛上牌子以茲紀念。(圖/記者簡佑庭攝影)
紐奧良爵士之旅Cradle of Jazz Tour
由紐奧良當地退休記者John McCusker親自導覽,全程英文解說
網址:cradleofjazztour.com
電子信箱:ory1886@yahoo.com
手機:504-487-76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