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!台灣親子共食比例首度下滑 邊緣子世代來臨?

記者李鴻典/台北報導

雖說「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」,可是有多少家長能夠說到做到?爸爸媽媽們,你們有做到嗎?

雀巢,健康,董氏基金會,親子,早餐,一起吃飯

▲2018雀巢健康兒童大調查發現幾乎過半數的孩童都是自己吃早餐(圖/雀巢提供)

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」在台發展邁入第九年,透過長年與董氏基金會合作的健康兒童大調查,首次發現台灣親子共食比例呈現下滑趨勢,其中又以早餐最為嚴重,幾乎過半數的孩童都是自己吃早餐。呼籲全台家長與孩子共同響應「親子共食、共創食語」;強化餐桌上的情感交流,進而創造家中相處時光中對食物的獨特記憶。

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根據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-兒童生活及飲食習慣」調查近兩萬名家長發現,2017年與2015年相比,家長每周四至七天跟孩子共食早餐和晚餐的比例雙雙下滑。

以早餐為例,共食比例由53.5%下降至49.3%;超過半數(50.6%)家長一周內與孩子共食早餐的天數更少於三天。進一步顯示,共食家庭孩子偏挑食的發生率較未共食家庭少7%,孩子也會吃較多健康的食物如:蔬菜、水果、全榖等,喝較少的含糖飲料。

雀巢,健康,董氏基金會,親子,早餐,一起吃飯

▲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鼓勵親子共食,吃出安全感、親密感、歸屬感與幸福感(圖/雀巢提供)

許惠玉分析共食比例下滑的可能原因,認為「現代家長工作忙碌、孩子晚睡晚起、又家中備餐耗時,貪求快速便利的外食環境影響,加上許多家庭過度使用3C產品,就算真的同桌,也可能還是各吃各的。」

董氏基金會回顧近20篇文獻發現,親子共食對孩童健康成長有關鍵性影響,且可能延續至成人。數據證實共食的好處,包含每周至少三次和家人一起用餐,可減少12%過重風險、20%吃不健康食物的機會,以及35%暴飲暴食的行為。如果小時候缺乏與家人一起吃飯相處的時光,長大後則可能導致社交能力低落、學習表現差、並增加過重與肥胖的機率。

又以2013年韓國研究家庭共食與孩童憂鬱的關係為例,發現親子共食可幫助孩子管理情緒,提升孩子在適應力、人際關係、感性與決心等方面的發展,降低憂鬱、焦慮的發生。

許惠玉建議,「家長與孩子共食時,可以試著觀察孩子的情緒與神情、聊聊在校的趣事、關心孩子與朋友的相處,談笑間與孩子交心;吃出安全感、親密感、歸屬感與幸福感,有時候會比說教更容易走入孩子內心。」

雀巢,健康,董氏基金會,親子,早餐,一起吃飯

▲家庭共食開發全新食語,發掘共食樂趣,創造精彩回憶(圖/雀巢提供)

加入 @setn 好友 #《奕起聊健康》健康知識報你知

大數據推薦
熱銷商品
直播✦活動
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,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,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,特別提出聲明。
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