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訪族人水源寶地!取之天地野外體驗 無訊號部落

  • 本文為「名家專欄」授權文章及圖片,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
  • 按此投稿

文/蘇曉音/商業週刊

今年3月,我第一次踏進延平鄉,被這裡神秘的布農部落所吸引。但是當我正在山林間享受芬多精洗禮、拿起手機想打卡分享給朋友時,才發現根本沒有訊號,更增添的它的神秘。跟著卡那歲工作坊第二代主人邱智偉的車子前進,繞過好幾個大彎終於抵達。原本在台南畜產試驗所上班的他,5年前帶著一家人回來。因住台南時,發現大兒子邱澄鎬會講台語,反而不會講母語,所以決定返鄉。現在一家人都盡可能以母語溝通,但也希望能找回以前的生活方式,這份初衷讓他在規畫體驗活動時,盡可能讓更多遊客透過實際參與,能更了解在地布農文化。

▲獵人們狩獵完快回到家之前,會隨興高歌一曲,通報家人豐收的喜悅。(攝影者/王文廷)

探訪族人水源寶地

山林體驗不單只是到山裡走走,他精心設計了「探訪水源地小旅行」。他說:「早期移居到此的每個布農家族,都會選擇適合居住的土地,靠近水源地就是主要考量之一;優先占據水源地的族人,就能擁有優先使用及管理權,非家族之族人若要使用必須徵得同意,可見水源地有多重要。我們家族的水源地,位在鹿寮溪支線野溪,那時有7戶邱姓族人居住,1930年代才完全搬遷到武陵部落。」走這段山路時,邱智偉帶著兒子邱澄鎬、大女兒邱靖瑄一起,一路上他不斷的向他們訴說著家族的過去,我彷彿也跟著走讀了這段歷史。

延續傳統原民文化

和最初神秘印象吻合的是,到訪前幾天暴雨,溪水暴漲因此無法實際探訪水源地,留下再次造訪的伏筆。一行人來到邱智偉曾祖父留下來的工寮,過去主要提供獵人們存放戰利品,也可做為休憩、遮風避雨的第2個家,有著許多家族的回憶,也是見證布農狩獵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回到工作坊,運用布農族人常食用的山羌肉、蝸牛肉、小芋頭等,大夥兒紛紛捲起衣袖做起野味披薩。最特別的是餅皮裡加了台灣特有的油芒,非常耐旱,即使在貧瘠之地都能生長。除了現階段的體驗活動外,邱智偉還有個未完成的夢。他想復育自家山上的小米,回復以往的農耕生活;也還想修復山上的家屋,希望能夠讓孩子與這片土地有更多的連結,並回歸傳統的生活方式,讓孩子能夠將原民文化延續下去。

集結散落各地延青

這幾年,全球興起一股「地方創生」風潮,延平鄉公所秘書閻志瑋認為地方創生應該以文化發展觀光,並不是翻轉部落,以固有的布農族文化,從共生、共食、共享,3方面同步發展,才是長久之計。對於這塊土地有著相當濃厚感情的她,還以布農族神話故事中出現的山羌,做為返鄉與移居青年的象徵,成立延青聯絡網,將散落在各地的延平青年們整合起來,而邱智偉與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的王朱孝賢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。

獵人的暗號與默契

在永康部落裡,有一間利用竹子以及茅草搭建而成的小屋,前方有一片小廣場,正是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的基地。才剛抵達沒多久,主人王朱孝賢已搶下駕駛座說:「我帶你們去山上體驗布農獵人的日常,那才有趣。」話還沒說完,車子已經駛離小屋,往更高海拔的山裡開去。到達後,目的地出現2位布農英雄,分別是胡明智及王秋雄,簡單的祭祀祖靈後,就領著我們往樹林裡走去,才到路口我就傻了,不知道該往左或是往右,胡明智指著地上摺下來的帶葉樹枝說:「有看到這樹枝上面連著葉子,上方壓了一塊石頭嗎?這就是獵人間的默契,之前經過這個路口的獵人留下訊號,告訴我們該走右邊這條路。」這一刻我更深刻體悟愛分享的布農族,即便在山林間見不到對方也不忘記留下訊息給彼此,這就是互助的力量。在山林間,我們也跟著2位英雄做起陷阱,不過我們屬於幼幼班等級的程度,做的僅是「壓石陷阱」,是利用小樹枝、藤蔓與石板等現成的材料組成,用以捕捉野兔、果子貍等小型動物。王秋雄表示這是布農家族中,家中長子或長女在自家附近設置的簡單陷阱,因當爸媽不在家時,獨居家中的哥哥姊姊就得想辦法餵飽弟妹,他小時候就曾用重力陷阱,不小心捕到隔壁鄰居養的雞。

出征前的神秘禁忌

捕捉大型野獸,就得使用「縛足陷阱」,是在動物必經之路上挖個坑洞,將陷阱埋入,表面再鋪上枯葉,野獸腳踏進就被限制住。這天,我們並沒有製作這陷阱,但在路上遇見幾坨山羌排遺,還保持濕潤狀態,表示牠們才路過不久。跟著布農英雄的腳步走在獵人活動範圍內,果然有不同體驗。神秘訊號也在布農獵人間流傳著,據說出門打獵前也有一些禁忌,那就是出發前,如果有打噴嚏或放屁,就是一種警告,一般來說必須晚幾分鐘再出發;還有出發前,如果遇到一種類似小黃鶯的鳥向左飛,也代表著不適合出門打獵。另外,假使前一天夢到不好的事,像是跌倒或發生意外,就代表隔天不適合打獵;如果已在山上狩獵期間,若作惡夢,則要盡快下山,返回部落。

布農祖先智慧結晶

布農獵人快到家時,通常會一起高歌,但是這歌曲其實沒有歌名,歌詞也幾乎都是虛詞,僅是一種呼喚,告知部落裡的婦女們有獵到獵物,請她們可以準備一些飯糰、小米酒前往迎接,也讓辛苦的獵人用餐。布農族連食器都是就地取材,走到制高點(海拔921公尺)後,王朱孝賢把肉桂薑黃茶倒入竹杯,以竹條烤肉,用較粗的竹節做成湯碗,盛進樹豆排骨湯,還有塞進五穀雜糧做成竹筒飯,每項食器都是布農祖先的智慧,早期是部落裡最好的餐具,如今則是符合現代環保概念,又能凸顯在地特色。

改良獵人煙燻房

早期布農社會中,「英雄」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,而且人人有機會當上,只要狩獵收穫最多的男子,就能成為部落英雄,因此山林間的狩獵場可說是布農男子的兵家必爭之地。當時為了保存獵到的大型動物,布農族獵人們發展出煙燻、烘乾、醃製等方式,創造出獨特的布農飲食文化。傳統中,獵人們會在山上建工寮,並在裡面搭個三石灶,除了取暖外,也會將獵物架於上方燒烤或煙燻,能夠減輕重量,也較利於保存,再帶回分享。腦筋動得快的朱孝賢,在自家山上結合煙燻與儲存室,搭建了間「煙燻房」,讓遊客體驗布農族保存獵物的方式,只是肉品從過去獵捕到的山羌、山豬等,改成市售的雞肉。

※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精彩全文,詳見《商業周刊》1663期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鬆懈一秒都不行!上機不睡覺、不素顏,連空姐都認證的專業...從木村拓哉身上,學成功關鍵心法

海底撈店長,月收入可達50萬!核心競爭力不是火鍋,是共好的「師徒制」

中年失業、還學貸的月光族都去外送...就算月賺10萬,也是「貧性循環」的冤大頭

成年人的安全感,往往都是錢給的 ...月薪10萬女白領:經濟獨立才是真的愛自己

大腸癌年輕化》34歲、無家族病史竟罹癌!他這2個壞習慣,對全身器官都很傷

加入 @setn 好友

【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#直播中LIVE】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:00至晚間22:00
大數據推薦
【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】司法官墜樓、猝死! 司法院、法務部赴立院報告
熱銷商品
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,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,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,特別提出聲明。
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