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「承德避暑山莊」在人們的印象中多半是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宮,然而近幾年陸續被專家發現超過300個恐龍足跡。對此,中、美、澳三國科學家所組成的考古研究團隊,昨(6)日召開記者會說明,領銜該團隊的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指出,1.5億年前這裡就是「侏羅紀公園」,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古生物學期刊《白堊紀研究》。
▲邢立達教授認為,承德避暑山莊「這一帶在1.5億年前是名副其實的『侏羅紀公園』」。(圖/翻攝自維基百科)
根據《ETtoday新聞雲》報導,邢立達和其他專家在熱河泉參觀時,竟發現疑似古生物足跡。邢立達提到,消息一出隨即引來眾多地質專家關注這裡,他曾在2007年開始就帶領自己的團隊,來到擁有大量恐龍足跡化石的麻地溝、避暑山莊、須彌福壽之廟和普陀宗成廟(小布達拉宮)等地做研究。
▲邢立達解釋,「足跡化石對恐龍演化、地球氣候變化的研究有很高的價值。」(圖/翻攝自pixabay)
邢立達說明,因為最早是在鋪路石板上發現足跡,所以團隊開始著手考察出產石板的麻地溝,他們發現避暑山莊及四周的八座寺廟等當地建築皆由這些石材建造。最令人驚喜的是,團隊在避暑山莊和其周圍發現近300個,分布於150多個鋪路石板上保存完整的侏羅紀恐龍足跡,像:恐爪龍、雷龍、蹺腳龍,「這一帶在1.5億年前是名副其實的『侏羅紀公園』」。
▲邢立達說明,團隊在避暑山莊和其周圍發現近300個,分布於150多個鋪路石板上保存完整的侏羅紀恐龍足跡。(圖/翻攝自維基百科)
邢立達解釋,從避暑山莊的面積與大量無脊椎動物遺跡來推斷,該處在1.5億年前應為一個有平坦沙地的淺水湖畔,他認為,「這也是各種小蟲與恐龍能留下足跡的先決條件。」此外,他指出,「足跡化石對恐龍演化、地球氣候變化的研究有很高的價值。」(許書萓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