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曾是咖啡第一大國?4百年歷史!日治時期種植百餘公頃

| 三立新聞網
2019/12/11

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
台灣咖啡經濟近年蓬勃發展,據國內餐飲網站統計,平均一年已達6億杯外帶咖啡的數量,其實咖啡在台灣近代史上,曾經有過高貴神秘,台灣人無法碰觸,但也有過毫無價值的時候。

▲咖啡第一次進入台灣,是在1624年。(圖/資料照)

臺灣荷蘭統治時期為1624至1662年間,當時荷蘭人就已引進咖啡,但只限荷蘭人飲用,並未大量推廣,直到18世紀時,清廷鴉片戰爭失敗、開放商港,英國「德記洋行」到台經商。

由於氣侯與南洋、中南美洲相近,相當適合咖啡種植,「德記洋行」1884年引進百餘株的「阿拉比卡豆」種植於現在的海山(當時的海山橫跨新北市三峽、新莊、土城、中和等區域)。

不過,當時運輸不便,種植技術也不如現在,多數咖啡苗宣告陣亡,直到一次在現在北市的文山區再度嘗試,終於成功種植,全盛時期達3千餘株,不過後來又因為一次大火,近乎全數焚毀。

▲日治時期台灣曾有「遠東第一大咖啡工廠」。(圖/資料照)

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,次年清廷戰敗簽屬馬關條約,台灣因此成為日本殖民地,當時日本極力推廣,在嘉義、花蓮、雲林等各地種植,1945年全盛時期時,單是古坑鄉華山區種植面積就達113公頃,甚至「遠東第一大咖啡工廠」之稱。

▲雀巢曾獨佔台灣咖啡市場多年。(圖/資料照)

但在1945年日本撤退後,需求市場不再蓬勃,經濟價格滑落,隨著咖啡產業沒落後,咖啡田轉向種植稻米等糧食作物,咖啡田也就此逐漸荒廢;1950年愛喝咖啡的美軍,將即溶咖啡帶進台灣,也讓雀巢咖啡獨佔市場多年。

▲伯朗罐裝咖啡曾逆襲雀巢,成為熬夜讀書良伴。(圖/網友方小鈺提供)

之後有民間開始推動咖啡文化,直到1962年時成立了第一次國際咖啡協會,次年就有民間農場開始栽種咖啡,也在1980年後北部興起了咖啡廳風潮,看準商機的金車伯朗也在此時推出罐裝咖啡,直接席捲全台。

1982年伯朗推出罐裝咖啡時,台灣正處於經濟蓬勃時期,許多學子在環境變好,得以力拼學習的社會氛圍下,伯朗咖啡成為熬夜苦讀良伴,當時伯朗幾乎成為咖啡的代名詞。

▲台灣咖啡文化不斷提升,對於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。(圖/網友方小鈺提供)

隨著時代演變,人們不再只依賴「咖啡因」,開始品嘗咖啡風味,豆種品質的重要性也凸顯而出,2000年政府開始推廣農民產銷,古坑農民也開始不斷嘗試,直到現在咖啡種植面積超過100公頃,每年產量至少萬餘公斤以上。

 

精彩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