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西山水 重慶雲陽龍缸地質公園(中)

| 三立新聞網
2019/12/16

文/肖霞客/草根影響力新視野

參觀完龍缸地質公園南門不遠處的龍洞後,並沒有搭景區車到老寨子,而是開始步行到核心景區,整個景區的範圍與景點如底下的百度地圖所示。從龍洞回到南門入口,有一條登山步道,因此景區是5A景區,故步道做的很完善,來龍缸地質公園主要就是參觀龍缸天坑,此天坑離南門並不遠,故很快就來到天坑,天坑深335米,居大陸第三、世界第五,天坑的坑壁由峭壁拱成,傾斜幅度近90度,因形為一個天然大石缸,故此部分坑壁無法生長植物,這種直上直下的形態在世界上極為罕見,還流傳樵夫與龍女愛情的美妙傳說,而得名龍缸,而享有「天下第一缸」的美譽。因天坑較深,故順著山脊前行時,無論從那一角度皆看不見底,且部分坑壁上長滿許多植物,底部被植物遮蔽,有遊客以空拍機在天坑上方拍攝。接下來看到前方山頭上有一座名叫「望月亭」的小涼亭,順勢爬上此山頭,可居高臨下看到天坑,但距離較遠且高度不夠,故仍無法看到天坑內部,不過,倒是可從另一角度欣賞到天坑全景。

▲龍缸國家地質公園的景點地圖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龍缸景區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為主,在岩溶、重力崩塌、流水侵蝕的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與奇峰異石。龍缸岩溶天坑是舉世矚目的岩溶地貌典型代表,其主要成因是岩溶塌陷和溶蝕,天坑位於多組節理、劈理的交匯處,岩石極易破碎,在這些岩層之中,流水溶蝕形成的多層溶洞交錯縱橫,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,破碎帶上的岩石產生坍塌,坍塌物隨即被暗河溶蝕帶走 ,龍缸天坑就是這樣反復的溶蝕-坍塌中逐漸形成。 而龍缸國家地質公園內,發育的岩溶洞穴數量不少,分佈位置和高度各不相同,通過研究區域內多個溶洞的成層性,可用來分析侵蝕基準面的演化歷史,推測河流的穩定期和下切期(百度百科)。

過了望月亭後,前方為隨著山勢綿延的棧道,「映月洞」位於龍缸東北100m處的懸崖峭壁之中,洞長43m,洞口高約3公尺,洞頂可見有少許的石鐘乳及鈣華。每一年的中秋之夜,月亮從東方升起不久,月光充盈了整個洞身,由北向南穿洞射出,人們把這一奇特的景觀叫做「穿洞映月」。不過,因為是大白天通過,當然看不到此奇景,到覺得此洞黑黑的,沒什麼景觀好看。通過此洞後,棧道又繼續順著山壁前行,會看到第一段玻璃棧道,可以盡情的在這裡拍照玩耍,且見到下方的萬丈深崖及底下蜿蜒的碧綠石筍河。再前行會來到「月壁亭」,此亭緊靠懸崖可在此欣賞壯麗的景觀。再前行會見到稱做「牽手棧道」的第二段棧道。玻璃棧道走起來確實令人驚心動魄,不過,只要勇於面對它,就可訓練自己的膽識,也就慢慢習慣了,通過此玻璃棧道就可慢慢走到另一重要景點「玻璃廊道」。

在通過望月亭後就可見到萬丈深崖下方隱約有一條細細的河流,到了月壁亭就可清楚見到下方稱做「石筍河」的河流,石筍河的流經使得龍缸地質公園更加秀麗。此河夾在兩岸山壁之間,河面上有木棧道可漫步。因兩岸山峰很接近,故下方的河道很狹小,若有機會能在河面上的棧道仰望兩岸如削的山峰,必定相當壯觀。由於地殼抬升,河流下切而產生石筍河,且在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下,及流水、溶蝕形成的多層溶洞交錯縱橫,使得山嶺與谷底相對高差達1400多米,形成了壯觀的岩溶地貌景觀和秘靜的峽谷景觀,故從龍缸天坑至玻璃廊橋的這段棧道,可見天坑、玻璃棧道、山峰、峽谷、河流、涼亭等等景觀,絕對讓您怦然心動,且步行起來並不勞累,一個多小時就可走完,千萬不要直接搭接駁車直接到玻璃廊橋,否則真是錯過美景了。

▲步行至龍缸所見的山巒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▲像老鷹嘴的尖凸石塊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▲步行不久就可走到龍缸,可見龍缸內的對面牆壁相當陡峭,故難以生長植物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▲爬上望月亭山頭時,所見的龍缸天坑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▲上望月亭的道路較為陡峭,但這是必經之路,不過,爬起來並不困難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▲爬過望月亭下行後,可見前方的道路沿山壁開鑿,山壁上的山洞為「映月洞」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▲看到一座「月璧亭」突出山體,可凌空賞景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▲兩側山體間是一條「石筍河」,在河面上有木棧道可親水且仰望山體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▲兩側雄偉山體下方的河流,更顯此段地質變化的豐富性(圖/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) 

精彩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