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邱建一(藝術史學者、新月藝文負責人)
嚴格說起來,木乃伊(Mummy)是人類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技術而保存下來的屍體,所以因為環境因素而自然形成的各種乾、濕或蠟化屍體,只是一具沒有腐爛的屍體而已,不能稱為木乃伊。
▲DB320出土的篷罐與特肯努盒。(圖/邱建一攝影)
而且製作木乃伊並不是古埃及的專利,現今發現最古老的木乃伊是距今約7000年前南美洲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欽查洛文明(Chinchorro culture)。當欽查洛人開始製作木乃伊時,古埃及文明都還沒有誕生。
不過說到木乃伊,大概大家都還是會聯想到古埃及。這個誕生於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古文明,因為宗教儀式的緣故,對製作木乃伊有某種狂熱,不但有人類的木乃伊,還有各式各樣與神明相關的動物與祭品的木乃伊,甚至也把代表太陽神之一的凱普里(Khepri)的化身的聖甲蟲(糞金龜的一種),也製作成木乃伊。所以,有人曾開玩笑地說,古埃及人或許不是製作木乃伊的始祖,但至少他們是製作動物標本的祖師爺。
移除內臟是必要的程序
說到古埃及的木乃伊,大家都知道製作木乃伊的時候,得先把內臟全部移除,這不只是為了防腐而已,也來自宗教儀式的一部分。
製作木乃伊的方式,每個時代都不太一樣,早期的木乃伊大多不是完整的身軀,常見把頭手腳身體從關節處分段肢解開來,然後分開包裹,再把身體重組在一起。被肢解的屍體有時成堆放置在墓室的一角,有時甚至是放在一個大甕裡。
完整身軀的木乃伊大概在中王國(西元前2133~前1786年)才成為一種慣例,至於更古老的時代,則製作方式五花八門,什麼樣子都有,原則上只要把屍體做好防腐保存下來即可,至於以哪種樣貌呈現,就沒有一定的規範了。
中王國以後,製作木乃伊的方式開始變得非常儀式化,有一套完整的SOP,雖然古埃及人從未以文字描述製作木乃伊的方式,因為他們認為製作木乃伊是替代神明執行神聖的任務,所以這套他們自稱為「秘密儀式」的製作木乃伊的技術,僅口耳相傳沒有留下隻字片語。
▲古希臘哲學家希羅多德(西元前484~前425年)。(圖/翻攝自維基百科)
但是,古埃及人自己雖然不說,但他們有極少數的繪畫把製作木乃伊的畫面保存下來,雖然斷簡殘篇並不完整,但大致可以知道製作的方式。古埃及晚期,有位來自古希臘的哲學家希羅多德(Herodotus),可能是出於某種獵奇心態,他到埃及旅行的時候偷窺(或是聽人轉述),在自己的著作中保留下來古埃及製作木乃伊的工序,這段記載是現今唯一的文字描述,而且是古埃及最晚期的托勒密王朝時期。但在沒有其他參考資料可以佐證的情況下,我們也就不得不先採信希羅多德的說法了。
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,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有三種方式,取決於喪家願意付多少錢來製作,願意付比較多的錢當然享有整套完整的嚴謹製作工序。但是,如果是最貧窮的人家付不起錢的話,那連挖取內臟都免了,只是簡單的清洗屍體後就直接包裹。至於,稍微付得起錢的第二等級製作方式:
「用融化的松香混合辣根油,從肛門注入,然後按摩肚子,讓溶解的內臟從肛門噴出……」
以上這段記載提到兩種植物副產品:松香、辣根油。
松香是松樹的樹脂結晶,古埃人從現今的敘利亞透過貿易取得,作為金屬、木材黏著劑而廣泛使用。加熱融化的松香對肉類與黏膜組織有腐蝕性,古埃及大概就是利用這種特性用以溶解內臟。
▲辣根。(圖/翻攝自維基百科)
辣根油,應該是由十字花科植物辣根(Armoracia rusticana)提煉萃取的油脂,辣根又叫作「西洋山葵」、「馬蘿蔔」,具有刺鼻的辛香味,通常作為肉類的調味佐料使用,也常作為山葵的替代品。但這種植物原本只生長於東南歐,希羅多德說古埃及人以辣根油清洗內臟,這是許多研究者認為有疑問的地方,或許古埃及人使用某種類似辣根的植物來清洗內臟,但希羅多德不認得當地的植物,所以誤以他認識的植物辣根來替代。
四個罐子 用來裝四種內臟
但不管怎說,一定得把內臟給取出,這是製作木乃伊的關鍵。因為屍體腐爛都是從腹腔開始,腸道內有各種細菌孳生,如果不取出內臟,那屍體很快地就會腐爛殆盡。
希羅多德說,貴族與富人付得起足夠的代價,才會享有最高等級製作木乃伊的方式,就是我們一般看到的木乃伊的樣貌。這些木乃伊有一套完整的程序,取出內臟後,再對屍體進行防腐,然後把心臟重新置回胸腔後,再進行完整的層層包裹。
▲完整的一組篷罐,裝4種器官。(圖/邱建一攝影)
至於挖出的內臟另外保存於4個罐子中,主要儲存4種器官:肝、肺、腸、胃。這4種器官與4個罐子互相匹配,與4個分別主管東西南北4個方向的神明有關。
希羅多德的描述與考古出土的文物相對照,大抵上可以吻合。所以,他的記載雖然是現今的唯一來源,但大致上還是可信的。不過,在他描述中漏掉挖出的內臟的其他後續處理過程,而這個部分的出土文物可以作為補充。
現今已知,那4個裝內臟的罐子叫作「篷罐」(Canopic jar),它的材質大多以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地區的「雪花石膏」(Alabaster)製作。雪花石膏不只古埃及人使用,古希臘人、波斯人、西台人……都把這種半透明的石頭製作成各種盒子容器,甚至作為燈罩使用。
以雪花石膏製作的篷罐,其實內部可收容的空間並不大。一副完整的肝臟、肺臟是放不進罐子裡的,所以篷罐內裝的內臟,只是切下一小塊而已,剩下的部分還得另行保存。而這是希羅多德沒有描述到的地方。
3500年前第一個「爆肝」的人
1874年,埃及中部的大城路克索(Luxor)發現一處新王國時期的秘密墓室(編號DB320),在這裡發現一大堆18~20王朝的王室成員木乃伊擠在一起,像是開家族同樂會一樣。這是埃及考古學史的大發現,這裡出土的文物幾乎可以重現新王國王族的家譜。
▲哈謝普蘇神殿/哈謝普蘇雕像立柱。(圖/邱建一攝影)
在這裡發現各類別的文物,包括盛裝內臟的另外一種容器「特肯努」(Te-kan-nu)。特肯努是古埃及製作木乃伊的工匠,在完成篷罐後用來盛放剩下的內臟的容器。這種容器並沒有固定的樣子,有時只是一個素面陶甕(盆),有時用上好的敘利亞雪松製作,這就要看你願意付多少錢來完成這個喪葬儀式了。
DB320的一個陰暗的小角落,發現了古埃及新王國18王朝女法老哈謝普蘇(Hatshepsut,約西元前1508~前1458年)的篷罐與特肯努被放在一起,其中一個盒子還裝了法老的肝臟,她的名字也還寫在盒子上,所以很確定這個盒歸屬於哪個主人。
法老的特肯努當然用最好的材料來製作,敘利亞的雪松是當時最好的舶來品,所以盒子就用這個材料製作,上面還精細地刻上法老的名字,還鑲嵌了象牙扣,用來固定盒蓋與盒身。
這個盒子出土後卻無比引人注目,因為盒子即便作工精細但製作得太小了,而法老又吃得太好,肝臟太大塊,結果在置入之後滿了出來,蓋子根本就蓋不起來。
此時的畫面就極具想像力了,那個負責法老肝臟的木乃伊工匠,發現盒子太小之後,只差一點點就可以蓋起來了,他反射性地作出任何人都可能作出的動作。他順手壓壓看,順手就……壓了一下!
▲法老哈謝普蘇特肯努盒。(圖/邱建一攝影)
結果,就如同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,那個肝臟不但沒有被壓進盒內,還因為重壓而噴濺出來。流淌在盒子上,肝臟的湯汁一直往下滴落。就這樣放在墓室中,長達3500年。
爆肝!
她爆肝了!!!(想像得出當年那個莽撞的工匠受驚嚇的表情)
現今上班族都說加班加到爆肝,但你有看過爆肝嗎?這才是天下第一人,爆肝的祖師爺。法老哈謝普蘇當之無愧啊!(2019.12.17)
▲藝術史學者邱建一。(圖/邱建一提供)
※本文章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,請勿任意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