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民才是核心!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無圍籬再現大嵙崁風華

| 三立新聞網
2015/03/30

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
2015年3月28日,一同見證桃園市首座無圍籬博物館的誕生;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,一個歷史、人文與技藝的交會,走進這裡,別把自己當成過客,試著融入其中,細細品味古城小鎮的百年風華。

百年前,大漢溪面渡船熙攘、街道上人聲鼎沸,憑藉精湛的木藝產業,清末至日治時期,大溪商業活動盛極一時,也成為桃園地區發展的起點;傳承至今,家具、神桌、日常木器等相關商品,質量早已全球聞名;以「木」起家,形塑出大溪特有的生活模式和歷史記憶,其別具一格的風情文化,榮登全台「十大觀光小城」之首。

台灣首座生態博物館

山河景色、歷史建築、木藝文化,大溪本身就像是一座人文博物館,因此在官方、民間以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多方努力下,隨著正式升格直轄市,桃園市文化局所屬的「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」(下稱木博館)二級單位正式成立,它更是台灣首座以冠以「生態」二字的博物館。

源於北歐的「生態博物館」概念,並非以遊客為訴求主體,提倡居民才是核心角色,且不以有形的圍籬來規範館域,強調與當地聚落紋理共存,每棟建築、每個角落及每位居民都是館藏。

大溪,博物館
圖/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

木博館公有館舍空間涵蓋武德殿及22戶日式宿舍群,第一期將開放武德殿與大溪國小日式宿舍(壹號館),其餘21戶日式宿舍採分年分階段修繕開放的方式,預計2019年連同廣場可全數完成。

極具特色的街角博物館

不僅是上述的館舍空間,由和平路走進老街,便已踏入木博館的館域當中,街道兩側建築聳立的牌坊,參雜了歐洲巴洛克、洛可可與傳統閩南裝飾,雖已斑駁卻不減其華麗風采,也不難想像當時各大商號林立的繁榮之景。

大溪,博物館
圖/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

當地的「街屋」則是另一特色,建築縱深達62米,中有天井、三進式門廳,通常前廳做為店面,後廳則為住家或工廠使用,而這些街屋隱含了大溪各式傳統工藝和歷史店家,特有的生活文化資產,讓市政府與當地居民催生了「街角博物館」,現階段已有9間店家參與,讓民眾走進店家時,在最醒目的位置透過導覽互動,去瞭解大溪的木藝產業;實際參與的達文西瓜藝文館負責人黃建義,同時也擔任此計畫的導覽志工,「這是一個無商業行為的文化空間,我的店面是介紹木材種類,還有桌椅、神像、神桌、生活用品等項目,分布在其餘店家」,他強調,大溪是「我們的」博物館,館員就是這裡的每個居民。

走進大溪就是走進博物館

往老街盡頭走去,即是擁有102年歷史的大溪公園,這也是木博館相當重要的館藏之一,除了帆船、陀螺、相撲及銅像等四大廣場,還有大溪神社遺址可供參觀,而公園的另一側可進入大溪藝文之家(蔣公行館),包括日治時期的「公會堂」,還有一旁增建的「蔣公行館」,現已規劃為複合式餐飲空間,極具特色。

文化局表示,經過20年的社區基礎營造,輔以地方特有的歷史脈絡,終於和居民攜手打造「我們的」博物館,大溪不再只是個觀光小鎮,更是生活與教育的雙重場域,未來走進大溪就是走進博物館,它將是桃園市的驕傲,也會是全台灣的文化亮點。

大溪,博物館
圖/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

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期開放項目─武德殿,1930年落成,與公會堂形成當時「一和一洋」的新式建築,武德意指劍道

五德:「正義、廉恥、勇武、禮節、禮讓」;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時,被做為憲兵隊辦公室,而2000年大整修後,成為提供居民申請展演的開放空間,未來將是木博館最大的展覽會所。

大溪國小日式宿舍(壹號館)建於日治昭和時期,日式高架平房建築,曾為大溪國小校長宿舍,前屋主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,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裡教授裁縫,宿舍門口高掛「溪光縫紉補習班」的場景是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。

地址: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35號
電話:(03)388-8600

精彩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