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毯子蓋好!寒流低溫彌猴眼神死、斑馬藏頭 牠竟悠哉滑冰

| 三立新聞網
2020/12/30

生活中心/實習編輯蔡欣妤報導

全臺各地氣溫一路下降,讓家中塵封已久的禦寒衣物重見天日,動物們有天然皮草面對低溫又有什麼樣的禦寒方式呢?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別為動物們備妥各項禦寒措施,舉凡地熱、暖氣、照燈、麻布袋、乾草、薑粉及薑湯等,外用內服應有盡有,讓動物們都能平安度過。

▲遇上低溫,台灣獼猴們表情很有戲,緊貼著彼此取暖。(圖/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)

在冬季正式來臨之前,照養團隊便開始逐步增加部分動物們每天的食物份量,食肉目的大型貓科動物甚至比夏季平均多了約50%食物量;至於部分食量較小的動物則提供熱量較高的替代食材,讓動物們能儲存足夠脂肪,安穩度過寒冬。

▲小爪水獺躲在漂流木的樹洞中舒服休息。(圖/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)

此外,動物們禦寒保暖的方式也各展其趣,靈長類動物會相互擁抱取暖;智商較高的巨猿科動物會將麻布袋蓋在身上抵禦寒風,或是直接坐在暖器出風口附近,直接霸佔熱風;怕冷的黑猩猩早上要外出活動時,會先喝點保育員貼心準備的薑茶保暖;體型較大的牛科動物例如斑馬,會找尋背風處躲避寒風吹襲;河馬和鱷魚會選擇溫度相對較高的水底避寒;背部皮毛較厚的無尾熊,則喜歡將自己捲縮起來保暖。

▲紅毛猩猩和牠的「浪跡天涯麻布袋」。(圖/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)

▲紅毛猩猩會披上小毯子禦寒。(圖/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)

▲無尾熊會將自己捲縮起來,避免體溫流失。(圖/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)

面對「斷崖式降溫」的寒流來襲,動物園裡的各項保溫設施傾囊而出,考量動物生態習性,保育員也會適時打開戶外活動場通往室內欄舍的門,讓動物隨時能回內舍避寒,像是聰明的金剛猩猩「迪亞哥」一家、紅毛猩猩或是伊蘭羚羊等動物,除了用餐時間會停留在戶外活動,多數時間都待在溫暖的室內,自主性放起「寒假」。

▲查普曼斑馬群聚在避風處取暖,冷到只向外露出屁屁。(圖/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)

對於人氣王大貓熊「團團」、「圓圓」、「圓仔」及「圓寶」一家而言,冷氣團過境所帶來的冷空氣,不過是剛剛好而已!而生活在亞南極的國王企鵝,身上覆著渾厚重疊的油性皮毛,除了防水之外還能隔絕冷空氣,即便戶外冷颼颼,牠們最喜歡的活動竟還是站在保育員舖設的冰上滑冰「納涼」!

▲寒流來襲,低溫對大貓熊一家來說,只算是涼爽舒適的程度。(圖/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)

精彩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