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海遇見小鳳梨 日本松毬魚現身屏東海生館超吸睛

| 三立新聞網
2021/03/03

旅遊中心/屏東報導

在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中的世界水域館,展示了許多跨時空及難以到達的主題海洋生物展示,分別有古代海洋、海藻森林、深海水域以及極地水域等等特別的展示區,並採用虛擬實境的展示手法,及結合部份的活體展示,讓來訪的遊客在虛擬和實體結合的情境營造中,達到寓教於樂的參觀體驗。

▲想要看「鳳梨魚」跟「燈眼魚」來這裡就對了!(圖/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)

尤以深海水域的主題展示,除了電子展示外不定期會展出特別的深海生物,讓民眾能實際瞭解深海生物的特殊性,近期就有眼尖的遊客發現,怎麼有貌似鳳梨的魚在缸內悠游,原來是館內所展示的深海魚種「日本松毬魚」。

▲水中驚見有鳳梨!聽說還是來自日本的!(圖/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)

日本松毬魚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,棲息環境多為礁區,在台灣分布於西部、南部、北部、東北部、澎湖海域,外型體高而側扁呈卵圓形,頭大圓鈍,無鱗,體色呈橘黃色至黃色,各個鱗片具黑緣。

頭及兩頜具有黑色條紋看似熟黃鳳梨的外觀,因此俗名又稱為「鳳梨魚」,外觀十分特異吸睛,常吸引遊客駐足停留觀看,鳳梨魚主要棲息於岩石洞穴及其週邊水域,常常成群游動,成魚的棲息環境較廣,約在20-200公尺之間,主要以較深的海域為主,而幼魚則偶而會出現於岸邊淺海,食性部份以浮游動物為食,亦會捕食小型甲殼類,在館內則會餵食蝦類、小魚塊等餌料供其食用。

▲黃褐色中帶點橘色,再加上一格格的鱗片,遠看真的很像一顆鳳梨。(圖/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)

日本松毬魚較為特別的地方為下頜前端有圓形發光器,能在黑暗中發亮,最大體長可達14-17公分左右,松毬魚會隨著成長而從淺海逐漸移到深海棲息,因為其天性較為膽小,因此常常躲藏在礁穴或附近水域,因無食用價值因此若不小心被漁民捕獲也大多會放回海中,而松毬魚的發光模式為共生發光,指的是宿主魚與發光菌的共生,其發光器官提供給發光菌良好的營養來源,也提供了安全的庇護場所,相對的發光菌可以產生光源可以讓宿主魚覓食、逃脫等互利共生之特性。

▲網美拍照必去的地方-海藻森林。(圖/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)

想要近距離的來觀察如此特別的深海鳳梨魚,民眾可以前往屏東海生館的世界水域館「深海水域區」,除了可以看到鳳梨魚外,也有另外一種會發光的魚類-燈眼魚展示,讓大家可以親見這些平常難以看見的特殊魚種,瞭解深海魚種保護自已及生存的生態習性。

更多活動相關訊息及資訊請至海景官網:

https://www.aquarium.com.tw/

精彩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