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出創生DNA翻轉城鄉 人、地方、產業 亮點形成中

| 三立新聞網
2021/04/14

專案中心/臺南報導

【文|李佳芳 攝影|王士豪 圖片提供|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】

臺南市物產豐饒、文化薈萃,因產業結構變遷,造成鄉村人口老化、人口外移,缺乏發展動能。經過地方有識之士多年來的努力,結合產、官、學等力量,找出當地創生DNA,發展特色產業、創造就業機會,成功展現地方創生的各種可能。

▲改善地方產業,招募在地人力資源,重新啟動台南經濟地。(圖/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提供)

來到臺南的鹽水、新營、左鎮、龍崎、白河、後壁等區域,這些地方曾經都是富庶熱鬧的所在,卻因為城鄉發展不平均、傳統產業沒落、青年人口外移等因素,漸使得地方發展停滯,甚至出現「極限村落」的瀕危現象。

地方創生關鍵:環境力+經濟力

為了翻轉地方鄉鎮的命運,返鄉青年、地方組織、社區發展協會以及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」(簡稱USR計畫)接棒社區整體營造的精神,並以新的思維與視角重新看待地方,在臺南各地展開創生行動,例如:從藝術角度投入的「禹禹藝術工作室」、站在地方關懷的「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」,或是由地方傳統產業演化的「糸糸手織造物」、集合產銷創意的物產品牌「白河選品」等,各自累積出活化的新能量。

▲讓年輕人不北漂也能在地生根。(圖/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提供)

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凱凌表示,地方創生的兩大關鍵在於「環境力」與「經濟力」,唯有透過環境力吸引人才洄游生活與工作,才能促動地方產生經濟力,打破區域的發展困境。順著智慧物聯網(AIoT,AI人工智慧結合IOT物聯網)的全球化潮流,許多工作不必被綁在大城市,而要提升地方與大城市「競爭」人才的實力,地方建設應朝向光纖網路、智慧醫療、智慧公共運輸等建設,努力打破地域性限制,吸引新的人口移入。他說:「年輕人才加入地方,可以帶入嶄新的思維,對地方產業進行改變,幫助農業精緻化與傳統產業升級,有助提升地方價值。」

人才落地 帶動地方經濟力

在提升經濟力的部分,他指出產業聚落與人才資源息息相關,「要改善地方產業,與其思索招商,不如思索人才!」去年,經發局成立「贏地創新育成基地」,期待可以聯合15所學校設立育成中心,積極養成地方青年的軟實力,並且成為新創孵化器。而當地方具備人才條件,才更加容易形成產業聚落,整體性地帶動地方經濟力。

「人才願意落地,才有地方經濟力。」陳凱凌局長認為,人才移住鄉鎮才是地方創生可以發酵的關鍵,而地方創生就如同鄉鎮的「人口挖角計畫」,也期待臺南可以成為大家的舊故鄉與新故鄉。

 

▲透過民眾集思廣益打造台南新氣象。(圖/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提供)

精彩影音